亚洲365体育网“十三五”发展规划

时间:2016-02-22 来源:

“十三五”期间,亚洲365体育网(以下简称“开发区”)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更加开放、更大创新为目标,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积极开拓,扎实苦干,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省改革开放的样板区、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科技创新和绿色集约的引领区。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基本情况

(一)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增强。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4.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1万元,工业总产值1328.9亿元,人均工业增加值27.5万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6%,税收收入38.1亿元,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已经成为带动我省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十二五”期间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全面实现区内道路、给水、排水、排污、电力、电信等“九通一平”,高速宽带通讯网络建设加快,实现了核心园区无线上网全覆盖,完全满足项目落地建设投资的条件,同时京沪高铁、京沪铁路、京台高速、104国道、京杭大运河等水陆五大交通动脉纵贯南北,成为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的重要节点区域和我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投资开发的热点区域。

(三)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明显。“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积极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加速膨胀,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紧紧抓住开发区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大机遇,重点培育机械机床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已经形成了集“研发、生产、检测、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中小机床之都”称号。

(四)创新驱动引领作用更加显著。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十二五”期间,设立全国唯一在县级市设立的集检验、科研服务为一体的国家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成立中小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小数控机床行业技术中心,建立国家水煤浆气化和煤化工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多个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拥有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0个、院士工作站7个、重点实验室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个,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62件。开发区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加强。

(五)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发区的生命线和一号工程来抓,不断加强与欧美等国家地区和港澳台世界500强企业的联络,积极吸引外资和优质企业向区内集聚,先后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31家。

(六)绿色集约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强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牢固树立“亩产论英雄、集约促转型”的理念,建立项目评审、项目分类管理等机制,通过清理整合、零地招商,腾笼换鸟等方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十二五”期间,整合企业31家,整合土地1914亩。在2014年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列第3位。

(七)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完善。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推行全程保姆式服务,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以全省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试点单位为契机,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和收费清单管理,设立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口受理”、“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度,建立“容缺受理”、“联审联批”、“帮包代办”机制,为投资者提供便利化服务。

(八)社会事业健康和谐发展“十二五”期间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社保覆盖率达到100%。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土地补偿、失地生活补助、合作医疗、社会化养老、培训就业、居住等保障机制,实现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幸福。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加快发展,必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切实抓住有利条件,充分调动一切力量积极推进开发和建设。

 ()面临的发展机遇

1、国家鼓励与支持七大新兴产业发展。2010 9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决定》,会议提出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七个产业,国家将在市场培育、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专项扶持、税收扶持、资金融通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国家支持七大新兴产业支持计划的颁布,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为我区“十三五”期间打造以生物、新材料、新能源为主的新兴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为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机遇。

2、枣庄转型发展战略、西部隆起带战略实施。20093月,枣庄市被国务院列为东部地区唯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20138月,为完善全省区域发展格局,充分释放区域发展战略更大红利,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山东省实施了《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重大决策,拉开了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的序幕。规划要求,要加快形成以国家级园区为先导、省级园区为主体、各类特色园区为支撑的“金字塔”新型园区体系。西部隆起带战略、枣庄转型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区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及巨大动力,为此,要创新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引进大项目、全力培育大企业、努力构建大产业,切实用足用好政策,主动加强同省、市各部门的政策对接,有政策的要尽快争取实施,努力放大振兴效应,做大做强机械机床和化工新材料产业。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努力早日建成国家级开发区。

3、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减速发展。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经济均处在低轨运行、百业待兴的状态,世界经济环境和秩序正经历重组和洗牌,新一轮的经济上升新周期即将开启。2010 年开始,新兴产业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一个投资热点。“十三五”期间,我区可以抢抓国际产业结构重大调整机遇,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央企项目,重点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积极构筑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装备水平,提高产业竞争力; 抢抓兼并重组机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重组,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促进我区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4、经济全球化给开发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世界经济中期增长前景乐观,增强了国际资本继续加快向中国,特别是开放度最大、投资环境最好的开发区投入的信心;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给开发区提供了更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平台;国际产业转移、科技研发及服务贸易全球化的速度加快,为开发区根据自己发展实际有选择地承接转移和加快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与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开发区成为全球科技研发中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管理和人才的全球化,为开发区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创造了有力条件。

()面临的发展挑战

“十三五”时期,开发区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同时,更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挑战。

1、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增加。国际经济贸易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吸引国际资本上的竞争进一步加剧,使国际产业转移对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投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将继续加强土地、信贷等方面的宏观调控,使开发区在土地资源和信贷投资方面仍受到制约;开发区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降低开发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目前,全国各地均把开发区摆在重点位置优先发展,省内主要开发区增长势头强劲,竞争态势十分激烈,使我区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面临着强劲的竞争和“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的严峻形势,若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则有可能被其它县市开发区进一步赶超和拉大与先进开发区的差距。

 3、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经济发展方式上看,我区经济发展仍然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经济的规模化扩展。在目前土地、环境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 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刺激下,依靠传统的发展方式来刺激经济的增长难以为继。以工业发展为主体的经济结构需要得到根本性改变,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从单纯工业发展向二三产业协调快速发展转型,从传统产业中加大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衍生发展新型产品,延伸形成新兴产业链条,将是我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4、区内传统优势产业创新能力差,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刚刚起步。 区内传统优势产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对创新投入“有心无力”,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较低,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名牌,未能在产品及经营创新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使得围绕新兴产业核心企业所进行的产业集群创新很难在短时间内顺利开展。

 5、行政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在开发区建设的这些年经验来看,如何整合开发区的管理体制进而统一塑造品牌进行宣传推广和招商引资,更加合理的配置产业、科技、政府资源等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摸索。所以,开发区法律主体地位模糊、避免体制回归、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创造体制机制新优势的任务依然艰巨。

三、发展思路

(一)目标定位:作为省级开发区,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以“三严三实”的过硬作风,以“创新、开放”为主题,奋战五年,进军全省前3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基本思路:实施“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一个总目标,即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明确两个定位,即创新和开放。注重三个提升,即产业提升、企业产品提升、外经外贸提升。紧抓四个一批,即招引一批、盘活一批、整合一批、改造一批企业(项目)。

(三)主要指标:十三五末工业总产值过15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过600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过50%,其他主要指标占全市比重有较大提高。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十三五期间,集中精力打造特色园区和品牌园区。重点抓好智能制造和化工新材料两大千亿产业集群,积极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上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开发区综合实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智能制造产业。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机械工业园区为依托,以提高机床产业数控化率、产业配套能力为重点,完善规划引领、设施配套、政策扶持,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数控化、精密化发展,进一步做大中小机床产业集群。实施“龙头带动”和“短板突破”计划,支持鲁机、威达、三合、大地等龙头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着力提高龙头企业的工艺装备水平,研发柔性制造生产线、重型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高端产品,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和核心竞争能力,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做品牌、其他企业做配套”的发展格局;不断完善机械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和发挥滕州市机械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国家机床检测中心职能作用,利用北京理工大学将我市作为产学研基地机遇,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平台和支撑;加快推进威达重工超微米级重型数控复合镗铣加工中心、三合机械综合研发中心建设、普鲁特机床年产1000台加工中心、常发工贸农机装配园等项目建设。2020年力争机械机床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打造千亿机械机床产业集群,建成全省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

2.煤化工产业。深化与杭氧、宝钢、香港煤基投资公司等企业合作,加快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西岗苯制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采取“区中园”“托管园”“共建园”等合作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承载能力。重点沿原煤→合成气→甲醇、醋酸→醋酸丁酯、醋酸丁醇、醋酸乙烯;甲醇→DMTOEVA产业链发展,并继续延伸产业链条。以西岗苯制品产业基地为载体,以盛隆化工大型捣固焦生产及盛源宏达粗苯精制为基础,鼓励煤焦油精深加工,实现煤焦油、焦炉气等副产品的集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打造山东省绿色能源化工产业核心区。

3.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园配套工程建设,依托益康药业、威智医药及大型香料企业的技术优势及人才资源,大力发展医药中间体、中医药、添加剂、活性剂、生物化工等产品。加强中药创新研究,提高制药装备和药品包装的技术水平;加大生物医药重大研发平台和企业实验室建设,重点开发生产核糖核酸等生物产品,加快心血管新药、单细胞蛋白酶等研发步伐,搞好农作物制剂、动物基因生长激素、新型工业酶制剂等项目研发;重点引进医疗器械相关重点项目,推动滕州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向多元化、高端化发展。抓好益康药业原料药车间改造、威智医药中间体项目建设,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为开发区新的优势产业。

4.家居装饰产业。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逐步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由产品向品牌的转变,完善配套体系,全面提升家居装饰产业的科技含量,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展览展示、贸易流通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支持鑫迪家居、美华门业、艺格门业等企业以做优产品,提升档次为重点,以精加工和高艺术含量的方式提高木门的附加值,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努力开发“舒适、环保、安全、时尚”的新型现代家居装饰产品,大力发展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节能型木门,逐渐形成以塑料和金属门为主、木门为辅的门业新格局;抓好深度云定制木门、华奥斯扩建项目建设,将家居装饰产业建成全省最大的家居装饰产业基地

5.汽车配套产业。引导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鼓励开展以产品提档升级为主的技改创新项目。重点扶持东方钢帘线、赛阳橡胶、帝通车业等企业,重点发展轿车轮胎、汽车模具、车桥、变速箱、方向机、车厢等关键零部件和汽车内饰件生产,积极发展专用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汽车制造领域。加快推进山田橡胶年子午线轮胎和子午线客车轿车轮胎生产、红荷专用汽车制造项目建设,将汽车配套产业建成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汽车配套产业基地

6.食品加工产业。根据国内外食品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食品加工产业要围绕“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培育品牌”,发挥产业比较优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培植壮大以盈泰集团、东启等为重点的肉制品加工企业,重点发展肉猪、肉兔、肉鸡、肉鸭、肉牛等禽肉蛋产品的产业链延伸,加强同高等院所的联系,加快推进盈泰生态养殖院士工作站建设,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开发高科技新产品,加大对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重点畜产品养殖加工产业。加强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推广应用屠宰致昏、快速冷却、精细分割等先进技术,严把定点屠宰审批、市场准入和生产经营等各道关口,确保肉类食品质量安全,积极申报山东省放心食品生产基地;加快膨胀特色食品加工业。果蔬加工及饮料制造业重点发展各类复合果蔬汁饮料、谷物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调味品制造业重点开发复合调味料、新型调味品、方便调味料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加快推进今缘春酒业生态酿酒园、烟厂异地改造等项目建设,将食品加工产业打造成百亿产业集群。

7.电子信息产业。抓住国家实施“物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结合开发区实际,从产业集群、重点行业、企业三个层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现天一光电的半导体照明、恒瑞磁电的磁性材料等现有电子产品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重点支持嘉诺电子、箭波通讯、晨晖电子面向汽车电子、家电、通讯、导航、手机等方向的配套电子元器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积极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大力引进和培育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积极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高其信息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嘉诺电子公司高技术磁性电子材料、晨晖电子公司贵金属键合引线等项目,建成省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8.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革命性力量,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下一步,重点推动新能源产业园区完善设施、健全配套,努力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中材科技引领示范作用,重点发展新型碳化硅微粉、新型防水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高强纤维复合材料等。积极向化工新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发展。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园、中科蓝天地源热泵及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等项目建设,将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打造成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9、轻工产业。轻工产业要整合资源、集中布局,鼓励中塑集团、艾菲管业、力华防水等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开发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促进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抓好铝塑建筑管材生产等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约集聚发展。

()着力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作为“十三五”发展的战略基点和“立区之本”,以创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全力打造创新型园区。力争2020年末,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

1、加强创新主体建设。加强对现有骨干企业创新的分类引导。支持威达重工、鲁南机床、腾达不锈钢等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资力度,加快创新步伐,鼓励其承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及技术攻关课题,不断研发新产品,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对威智药业等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引导其加强产学研合作,努力提升产品档次和科技含量,积极抢占市场制高点;鼓励高校院所采取智力与技术入股方式与中小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项目,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享受相关政策。

2、实施“四个一批”创新工程以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为手段,以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以构筑自主创新体系为核心,着力实施“四个一批”创新工程,即实施一批新兴产业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新兴产业研发平台,突破一批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用5年时间,开发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30个,其中亿元产值以上企业实现全覆盖。

3、打造多元化技术创新平台。针对不同行业和企业需求,采取多种服务模式,打造全方位技术创新平台。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有针对性的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研究机构多方参与、政府加以引导的技术创新联盟,将其作为解决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要模式予以推广。鼓励大企业建设高水平的R&D中心,有条件采用合作共建等方式,成为行业性、区域性的研发设计服务机构,加快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关键技术研发中心、公共技术实验室、产品性能测试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

(三)加强招商引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库。建立开发区“十三五”重大项目库,优化项目结构,注重引进技术含量高、占用资源少、低碳环保型项目,围绕壮大主导产业集群,策划一批“建链、补链、强链”项目,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产业领域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十一个重点领域,策划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突出工业项目规划编制和储备,建立项目滚动式发展机制,进一步增强开发区未来五年发展的后劲。

2、明确招商方向。突出招大引强,瞄准世界和中国500 强企业、知名上市公司和科技型内资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深入研究企业的投资战略、产业布局,有针对性加强对接,集中力量招引10个具有支撑力、带动力、影响力的大项目、好项目;突出招高引新,重点围绕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及高新技术“三新一高”,完善激励政策,吸引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3、创新招商方式。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在严格执行入园标准和管理流程的前提下,围绕开发区产业发展战略和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开展多模式招商,提高招商效率、确保招商质量。一是产业招商。重点围绕开发区新兴及传统优势的主导产业,拓展其上下游产业链环节,完善其辅助配套产业。二是以商招商。鼓励本土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与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对接,通过参股、控股、收购、兼并、租赁等方式实现借力发展。三是注重定向招商。境内瞄准“一带一路”、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把各类项目整合打包,集中推介;境外瞄准欧美、日本等重点区域,广泛开展点对点、精准化招商,力争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四是信息与网络招商。建立投资商信息库,逐步完善与国内外一线企业集团的长期联系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招商活动,建立定期更新的招商门户网站。

4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十三五”期间,力争开发区上市企业达到8家以上。鼓励企业通过发行中长期债权、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城投债券,利用场外产权交易市场、期货市场等方式,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创建开发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吸引股权投资基金、信托投资基金等,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5优化进出口结构。继续做大做强腾达不锈钢、三合机械、艾菲尔管业等龙头外贸企业,扩大出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立足以质取胜;积极扩大高新装备、先进技术的进口力度,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

(四)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

1、搞好土地集约利用。积极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切实保障开发区未来发展建设用地空间。“十三五”期间,开发区新上工业项目投资强度达到350万元/亩以上,新增建设用地2000亩(年均争取新增建设用地300亩,重点项目用地100亩),至2020年建设用地规模达到40000亩。按照“效益优先、适度超前、引导集聚、集约经营”的原则,科学规划开发区主城区及周边控制区土地资源,合理确定开发区与区中园配套设施的布局和建设规模。适当抬高进区项目购地标准,制定投资项目评价体系,坚持供地量与投资额、产出效益、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挂钩。推进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严格管制土地用途和动工、竣工期限,加大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盘活闲置土地。注重产业结构调整与土地使用调整的结合,逐步淘汰占地多、投资少、效益差的项目,把土地调整供应给用地省、效益好的项目,充分挖掘土地潜力,让有限土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区。研究编制开发区能源、水资源专项规划,建立科学、合理的资源节约管理机制和指导、监督服务体系。加强对引进项目的筛选,大力引进能源消耗低、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节能科学技术研究、节能产品开发、节能技术成果推广使用。鼓励企业通过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先进管理方式、高效节能产品和清洁能源等方式,降低资源消耗量,增大资源开发利用深度。鼓励生活消费领域采用节能技术、设备、产品,合理节约使用能源。

重点扶持一批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带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努力把开发区建成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计划,加快建设鲁南机床、三合机械等省级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到“十三五”末,创建10家以上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逐年提高环境保护投入占财政预算的比重。提高区域规划建设的环保标准,完善项目建设环保先行审批制度,坚持“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和完善开发区环境安全应急体系,建立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指挥、处置、监测系统,提高环境安全保障能力。

(五)发展服务型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生产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

1、推动发展服务型企业。引导和支持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生产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

2、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施产城互动发展模式,加快发展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3、强化服务功能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工业企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园区平台建设,增强产业承载能力。按照建设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和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搞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以“PPP”模式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投资强度,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路、水、电、讯、热、气、污水等生产要素供应,抓好科技、金融、信息、人才等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承接大项目的能力和“磁场效应”。在科学合理确定开发区发展目标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严格划分各种不同类型的功能区,使规划具有超前性;按照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适度提高建筑容积率,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建筑如多层标准厂房,搞好绿化、美化规划,提高文化品位,营造良好的环境平台。

(二)完善财税政策扶持体系。规划期内,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基金要重点加强对六种类型的工业投资项目的扶持力度:一是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改造项目;二是企业以产品信息化、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三是企业围绕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项目;四是企业以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攻关、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五是支持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品牌建设,以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市场开拓等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建设等项目;六是确定的年度其他重点支持领域或重大项目。

(三)推进融资平台建设。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积极发展和引进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引导和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多形式、多渠道组建小额贷款和担保机构,努力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大力推进创业投资、各类股权基金和产业基金等产品,优先支持符合产业调整和振兴方向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加强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和融资需求旺盛的成长型园区企业与银行间的对接,健全完善企业征信体系,构筑支撑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覆盖企业创生、成长全过程的金融服务体系,培育园区金融生态环境。

()加快各类人才的引进培养。一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举办EMBA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来滕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企业家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家思想境界。二是加强技术人员的培养。支持通过在枣庄科学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化工技术学院开设相关课程、组织专门的短、长期培训等,帮助企业培养人才,向园区企业输送技术人员。三是设立人才引进专项扶持资金,用于人才的资助、补贴和奖励。对经评定的创业创新团队、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分别给予数额不等的创业启动资金和科研经费、购房及创业补贴,在工资待遇、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切实帮助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

(五)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以省体制机制试点建设为契机,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阳光审批”制度,实行项目网上审批制度,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快速办理项目立项、环评、能评、建设等手续,从体制上保证审批提速。

探索园区管理“去行政化”,推进管理主体与开发主体分离,变“政府主导、行政化管理”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组建集投融资、招商引资、产业孵化、人才引进、管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开发集团,或引进国内国外园区发展商,大力发展“飞地经济”,逐步实现开发区发展由政策资源驱动型向体制机制驱动型的转变。

进一步完善投资服务功能。继续推广“一站式”办公,推动网上办公,真正实现“政策更优、审批更快、服务更好”,为投资者和驻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搭建精准服务平台,支持重点企业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上等涉及企业发展问题上用足用活政策,及时研究和处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的政务环境和发展环境。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企业信息网站,帮助企业发布产品信息和招商信息,通过塑造企业形象、推介产品、提升知名度等方式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